教提案〔2017〕第377号
您提出的“关于中学应该增设劳动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的建议很好,为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一是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指导。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三爱”教育活动,要求广大中小学生“勤劳笃行乐奉献”,做到“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专门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校通过劳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各地各校在教育部的部署下,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如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成立了各种劳动小组和社团,定期在校内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室内装饰等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教育部积极推动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要求各地各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教育部近期将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内容及实施要求提出具体意见。如,小学1-2年级推荐“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我有一双小巧手—手工纸艺、陶艺”等主题活动;3-6年级推荐“家务劳动我能行”“社区服务我参与”“学做简单的家常餐”等主题活动;7-9年级推荐“农事季节我帮忙”“现代简单金木电工具和设备的认识和使用”等主题活动。
三是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教育部指导各地统筹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保障劳动教育必须的资金、场地、人员等各种资源。指导学校建立劳动评价制度,把学生参与劳动的情况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建立督导检查制度,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方式,及时宣传各地各校劳动教育方面好的做法,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尊重劳动、共同加强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教育部在全国设立了10个劳动教育实验单位,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推动各地各校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推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