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396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央编办、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现答复如下: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要求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围绕扩大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十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014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了“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健全机制、提升质量”的四大任务。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委推动各地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国家实施一系列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利用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支持城镇街道和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大部分地区出台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办法,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等方式,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地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25亿元,增长了4倍多。已有十多个省(区、市)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公办园正常运转和教师工资待遇。2012-2016年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23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2231万人次。三是加强幼儿园监管和业务指导。修订公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管和指导,明确3-6岁儿童“学什么”“怎么学”和“教什么”“怎么教”。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等方面的监管,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公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地根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补充教职工,已有15个省(区、市)制定了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逐步补充公办教师。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可以按照属地原则参加中小学职称评审,部分省市为幼儿园教师单独设置了职称评审组。
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近24万所,在园幼儿441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77.4%,与2009年相比,幼儿园数量增长了74%,在园幼儿规模增长了66%,毛入园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但是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我们组织专家做过研究论证。专家们认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目前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加大投入,保障入园机会和合理分担教育成本,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对学前教育是否应该具有强制性,或者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该具有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目前最迫切的是根据人口的变化和城镇化趋势,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目前,各级政府正在集中力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健全成本分担机制。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教育。一些地方已开始这方面尝试,如:甘肃省实行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陕西省实行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委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利用闲置校舍等公共资源建设幼儿园;通过地方政府接收、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等多种形式,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扩大公办资源。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推动各地加快制订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普惠性资源覆盖率。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各地建立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经费投入机制。继续安排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推动各地加快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解决幼儿园日常运转难题。加快制定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三是完善教师补充,提高专业素质。采取“核定编制”和区县统一招考管理等方式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配足配齐教职工,建立完善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加强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幼儿园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鼓励地方开展教师系列职称分类评价,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评价条件和方法,不断完善评价办法,做好幼儿园职称评价,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四是加强业务监管和工作指导。加强县级政府对幼儿园的监管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安全、收费、师资和保教质量等方面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将幼儿园建设、收费等信息通过媒体、部门网站及时向社会公示。推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全面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2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