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613
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一、加强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学校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提升,为“互联网+教育”夯实宽带网络基础。一是2004-2015年组织开展“通信村村通工程”,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自2012年起连续六年开展宽带专项行动,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包括学校在内的农村宽带网络建设。二是2015年以来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发挥农村宽带建设主体责任。2016年组织实施了两批试点,共推进约10万个行政村宽带建设升级,大幅提升了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农村地区宽带接入水平。下一步将继续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开展宽带发展专项行动等举措大力推进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助力农村教育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一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底上线运行,面向全国教育机构、师生和家长,通过互联网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截至2017年5月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1900余万基础教育资源的检索和下载,内容覆盖1-12年级,共计772个学科版本教材。二是教育部、财政部自2012年底开始联合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专门组织信息技术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和学科专家,陆续开发人教社新版小学1-4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8门学科教材的系列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今仍在逐年补充开发和完善中。从2013年9月开始通过卫星和网络两种方式向教学点同步播发。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提供一套基本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在家门口获得优质教育的需求。三是教育部2014年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一步全面推动资源应用与共建共享。活动面向全国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通过教师网上“晒课”与“优课”评选,一方面进一步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积极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初步形成了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版本、更新最及时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且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向广大中小学开放,使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距,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应用融合

  教育部2016年启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旨在三年的时间内,形成90个区域推进、学校整体应用等不同维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区域及经验,形成180个不同学段、不同类型、不同应用模式的示范学校及经验。通过挖掘、示范这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应用典型让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的地区和学校都有适切、可学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样板,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