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3489号(教育类354号)提案答复的函(摘要)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教育部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确定了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以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作为基本方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着力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一、组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针对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自2012年底开始,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专门组织信息技术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和学科专家,陆续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教材小学1-4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8门学科的系列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从2013年9月开始通过卫星和网络两种方式向农村教学点同步播发,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提供了一套基本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满足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在家门口获得优质教育的需求。2016年,该项目升级为“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继续整合开发4-6年级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的资源,通过卫星和网络输送到全国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逐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优质资源服务

  2012年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面向全国教育机构、师生和家长,通过互联网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2014年起,利用该平台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面向全国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开展网上“晒课”与“优课”评选,积极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初步形成了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版本、更新最及时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且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向广大中小学开放,使城乡学校和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三、强化应用驱动,确保优质资源有效运用

  以“一师一优课”活动为代表的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开发和共享活动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促进了优质资源流动,成效和影响较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坚持应用驱动导向,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应用推广。一是依据教材内容梳理完善知识体系结构,努力确保各版本教材各知识节点都有相应的数字教育资源,尤其是随着部编教材的启用,相应资源内容也将实时开发并更新。二是进一步明确、规范教师晒课标准和流程,调动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积极性的同时确保课程资源的质量。三是完善资源服务平台系统设计,便于师生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数字资源。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