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3928号(文化宣传类315号)提案答复的函(摘要)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提案”收悉,经商共青团中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丰富优秀文化教育活动等建议很好,为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其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5年,教育部组织修订《中小学生守则》,明确提出“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等中小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具体要求。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推动落实政策要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北京市开展“国学大师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实施校园文化示范校创建工作,积极营造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课程建设。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在教材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进一步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全国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投入使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介绍了主要传统节日、民歌民谣、历史故事、服饰建筑、科技成就、传统美德等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内容。语文统编教材主要通过增加古诗文比例和增设专题栏目,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历史统编教材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反映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音乐、美术等必修课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的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教育部鼓励各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发校本课程,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以“教义家文化”为核心开发了《孝义风》《孝义行》等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丰富育人活动。加强文化育人,推动各地各校拓展教育空间,通过讲故事、文艺演出、校园广播、阅览室、班团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活动育人,部署举办“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及“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实施“蒲公英行动计划”,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知识竞赛,建设了449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加强实践育人,推动各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革命光荣历史。目前,正在组织遴选命名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为研学旅行提供条件保障。会同文化部等部门,依托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组织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等示范性文化活动,支持各地公共文化机构开展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是营造教育合力。加强家庭教育,要求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密切家校沟通配合,积极发挥家庭的德育第一课作用。设立了10个家庭教育实验区,指导学校帮助家长开展好家庭教育,强化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及教育责任,引导家长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发挥舆论正面导向作用,传播主流价值观。联合中央电视台举办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美感和中国精神,引导中小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会同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诗词大会》,引导青少年从诗词之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下一步,教育部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7年9月26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