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3720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104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您提出的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发挥“五老”志愿者在青少年培养中的作用的建议,对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有借鉴意义。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基一〔2015〕5号)、《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妇字〔2011〕2号)、《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2〕2号)、《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妇字〔2016〕39号)等一系列文件,对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指导家长委员会发挥自我教育的优势,在家长间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明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强化工作职责、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要求。2017年8月,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包括家庭美德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体系,要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推动落实政策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是积极创设育人载体。指导各地各校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加强图书馆建设,提升藏书质量,开展经常性的读书活动。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或书写上墙,让学生熟练背诵。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播主流价值。持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圆梦蒲公英”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各地各校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教育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

  三是凝聚形成家庭教育合力。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共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校沟通渠道,采取培训讲座、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等方式开展家教家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通过家庭情景剧、亲子阅读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利用微博微信、报刊等载体,向家长和监护人传递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和手段,坚持言传身教,传承中华美德,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紧密与全国妇联合作,依托全国近70万个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家长提供亲子辅导、儿童心理咨询等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等服务。与共青团中央合作,深化各地“家长公益大讲堂”“家长沙龙”等活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四是发挥“五老”对青少年的培养作用。各级教育关工委广泛动员并组织离退休老同志,特别是一些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重要节日,充分利用本地本校优质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革命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7年,教育部关工委举办了以“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并与中国关工委共同举办以“辉煌与梦想—党史国史教育”为主题的第25届“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吸引了超过千万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动员组织广大“五老”深入校园、深入学生,用中小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熟悉的语言,向广大师生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党的革命传统,从小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中小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体现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密切家校合作,会同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助力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