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8〕第106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党史教育为载体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团中央,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推进中小学党的领导,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党史教育的建议,对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有借鉴意义。教育部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中小学党的建设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近年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和部署,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切实加强党组织的领导。2016年6月,教育部党组会同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16〕17号),2017年1月,又联合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组发〔2017〕3号)。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基础保障,努力构建协调推进工作格局。推动落实中小学党组织全面负责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参与决定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领导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推动学校健康发展。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就近挂靠等方式,积极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强化对党务工作者培训和激励。2016年起,每年专门举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还开通了中小学网络党校,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基础保障,努力构建协调推进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政策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14年,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部署。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基一〔2015〕5号),注重核心价值引领,体现时代性,兼具传统性,为各地各校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提供了有力指导。2017年8月,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包括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内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作为德育重要内容加以强调,提出了学段衔接的德育目标,细化了德育工作实施途径和要求,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三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规划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组织专家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好教材、课程的政治关、思想关和质量关,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指导各地各校落实思想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求。保证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课时,把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入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国家课程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中,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四是积极创设育人载体。指导各地各校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加强图书馆建设,提升藏书质量,开展经常性的读书活动。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传播主流价值。持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等系列教育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开学第一课”“最美孝心少年”等节目,通过主题征文、主题演讲、书法展示、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各地各校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五是拓展校外教育空间。会同相关部门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各地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支持各地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十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实践时间,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安全责任体系。2017年,组织评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基)地共218个,初步形成了以营地为枢纽,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近年来会同教育部,加强在互联网渠道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引导,联合举办“贯彻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青少年VR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不断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对网上歪曲党史国史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违规信息进行全面清理,细化网络游戏产品的内容管理;加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治理,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进行日常监管。
六是形成教育协同机制。2010年,教育部会同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妇字〔2010〕6号),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5年10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对家庭教育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各校按照要求,普遍建立了家长会员会,成立了家长学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高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操作性。以每年5-8月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为载体,积极开展“祖国伴我成长”“童心向党”“红色穿越亲子同行”“美德儿童网上行”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为主题,组织开展“好爸好妈好家风”“家庭教育情景剧”等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倡导和培育优良家风。各地各校结合当地实际和文化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家庭美德。
下一步,教育部将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重要抓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支持和有力保障。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