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2876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398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网络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现答复如下:

  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对建设科技强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围绕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网络素养,搭建科学探究、展览教育、科技竞赛、科学传播等活动平台,发挥科技馆和网络新媒体等作用,拓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推动校内外科技教育融合和各学段科技教育有效衔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学校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部要求中小学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科学相关课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规定在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七至九年级也可选择开设生物、物理、化学课),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义务教育阶段还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安排课程内容。许多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发如“科普阅读”“少年农学院”“海洋教育”等特色科学课程,利用多种渠道给中小学生推荐优秀的科普读物和科幻影片,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形成了自己的学校特色。

  二是推进校外科普基地建设。科普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平台。“十二五”期间,中央利用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了一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乡村学校少年宫等校外活动场所。2017年,组织遴选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科学调查、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体验,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国科协等部门在有条件的地方兴建实体科技馆,在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在县域主要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及边远地区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配置农村中学科技馆;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数字科技馆网站。全面加强虚拟现实项目共建共享集群建设,使之成为联系全国各地科技馆、搭建VR项目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并通过推进在线虚拟现实资源库建设工作,进一步探索移动端VR体验新模式。

  三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33届,大赛专门设置信息化学科类的作品评比,每年参与各级赛事的青少年总数达1000万;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至今已举办17年,每年选拔出一大批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高校科学营活动每年有1万余名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优秀高中生,走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机构,参加为期一周的科学夏令营。同时,指导各校利用学校社团、学生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及学校板报、墙报、橱窗、陈列室、校园宣传栏等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主题活动,围绕世界地球日、航海日、海洋日等组织开展科普主题教育活动,将科学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引导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是加强科技辅导层队伍建设。中国科协等部门积极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和在线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场馆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免费开放工作;制定发布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标准(试行)》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大纲(试行)》,建设命名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21家,完成了基于网络和移动端的科技辅导员在线学习中心“科技学堂”建设,集成研发各类慕课、微课、直播课程100门,设计科学教育理论、科学活动实践、科技前沿等领域内容,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科技辅导员和科技教师随时随地获取科技教育知识和交流学习工作经验。2017年,支持成立“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按照“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对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的需要,探索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在新工科专业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师资提升计划、产业实践基地、能力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五是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已连续举办多年,按照“政府指导、企业出题、高校参与、专家评审、育才选才”方针,紧扣软件产业发展趋势,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推动产教互动、产学融合,有效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学习软件的积极性和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支持成立“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联盟按照“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对信息技术新工科人才的需要,探索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在新工科专业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师资提升计划、产业实践基地、能力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六是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建立和完善了跨部门违法违规网站处置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工作职责,加强了沟通协作;通过治理相关管理政策、强化域名、IP地址、网站等互联网基础管理,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规范境内接入服务市场,发挥技术优势,为进一步开展互联网领域相关治理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积极配合开展“清朗行动”“扫黄打非 净网”“打击侵权盗版 剑网行动”等各类互联网领域专项治理工作。2017年,配合处置违法违规网站7843家,2018年1至4月,配合处置违法违规网站1326家。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和网络素养的培养,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推荐科普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