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5698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405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有条件地区实行将公益志愿者服务纳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议”收悉,经商民政部和共青团中央,现答复如下: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教育部高度重视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积极加强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深化课程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改革,推动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着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就改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完善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将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5个维度,并细化了主要考察内容和重点。其中,在思想品德方面,提出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作志愿者。在社会实践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学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意见》细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程序,分为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等5个环节,构建了系统完整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框架,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真实和可信。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已经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许多学校在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另外,2016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中青联发〔2014〕29号),明确将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把学生志愿服务记录如实完整归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利用“志愿中国”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注册和志愿服务档案管理。同时,积极推进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校建设,把优秀中学生志愿者纳入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表彰范围。

  二、强化实践课程育人

  课程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强化学校作为学生社会实践主体组织作用的重要渠道。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和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共14学分,其中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进行,三年不少于40个小时。2017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中阶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和规划实施的具体要求,并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成果纳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三、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并特别要求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两地已在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以及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中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并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作为重要考查内容。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作为第二批改革试点地区进入高考综合改革,2018年还将陆续有更多省份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将逐步成为我国高考招生的重要参考,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支持建设了1200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和 15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联合相关部委建立了483个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共15337个,形成了国家、省、市、区县、乡镇街道五级校外实践育人场所网络。如上海市近三年来共向中小学生提供180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40余万个实践岗位,引导学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各类实践活动,并由全市统一信息平台进行写实记录。同时,团中央通过深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青年志愿者阳光助残行动”“春运暖冬行动”“节水护水”等适合中学生参加的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发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全国志愿服务交流会平台优势,促进中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发掘、培育、展示、交流。依托全国13万个青年志愿服务站(基地)和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队),为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专业支撑。

  下一步,教育部将统筹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指导地方和学校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切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9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