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1592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442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江西景德镇市列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国家关于清理规范创建示范活动的有关文件要求,教育部对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挂牌、命名、表彰等工作进行了规范清理,不再开展研学旅行实验区命名工作。

  2016年,教育部会同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十三五”期间,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为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提供场所保障。

  一是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要求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要求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二是推进活动场所建设。教育部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圆梦蒲公英”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县区乡镇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十五”至“十二五”期间,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1841个,会同中央文明办、财政部等支持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2000多个。“十三五”期间,支持建设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基地。支持建设有一定规模、有安全保障、有完备师资队伍、有充足线路规划、有优质服务的研学旅行营地。通过各地努力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和课程,构建以基地为站点、营地为枢纽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

  三是完善工作长效机制。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建立由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协调小组,做好对研学旅行工作的整体设计,统筹规划。结合本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指导各地各校制定开展研学旅行的工作规程,明确活动目的与计划、活动管理和人员配备、时间安排、出行线路、收费标准等。推动各研学场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制订学生安全手册,提前做好可能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形成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完善研学实践教育管理制度,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推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各地各校有序开展。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