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8〕第447号
您提出的“关于培养俄语复合人才、助推‘一带一路’的建议”收悉,经商文化和旅游部,现答复如下:
确如您所说,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深化,俄语复合人才培养价值日益凸显,国家相关部门也认真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培养俄语复合人才,以积极呼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拓展招生途径。2015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外语非通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高〔2015〕10号),对俄语和其他非通用语专业招生给予了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一是继续面向17所外国语中学开展推荐优秀学生保送高等学校就读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并重点向“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所需的包括俄语在内的非通用语专业倾斜;二是批准北京外国语大学从2016年开始试点,通过综合评价招生方式,依据高考成绩和高校组织的外国语言文化能力测试成绩,重点招收俄语等非通用语专业学生;三是积极支持25所外国语大学或外语学科特色显著的综合性大学,在提前批次招收非通用语种专业;四是有关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方式,选拔招收具有俄语等非通用语种特长和潜质的学生。
优化专业设置。教育部将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不断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自主设置俄语专业,加快培养俄语复合人才。目前,全国有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渭南师范学院等166所高校已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适时作出动态调整,并逐步推进俄语重点专业、学科和研究基地建设。
提高培养质量。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包括俄语专业在内的外国语言文学类等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提高俄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教育部鼓励高等学校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上,不仅关注工具素养,更要发展人文素养,不仅加快提高本土师资水平,也要加强中俄师资交流合作,强化学生服务国家的责任担当,重视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着力提高他们文化理解、国际参与和应对未来共同挑战的能力。
深化交流合作。近年来,两国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中俄留学人员规模逐年扩大,预计到2020年双方留学人数将增至10万人。高等教育领域中俄合作不断深化,像莫斯科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创办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与黑龙江大学联合创立的中俄学院等,目前这样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有100多个。自2006年起,中俄连续互办国家级大型活动,包括互办文化节、文化论坛、文化大集,互派演出团、艺术展览,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和艺术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的背景下,教育部将在扩大俄语复合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进一步努力,除高等学校之外,也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积极为有意愿的学生学习俄语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整体规划,加快形成大中小学合理衔接的俄语教学体系,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