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8〕第258号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中学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不均衡问题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十二五”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3%,比2009年提高9.1个百分点;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9%,比2009年提高了36.6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少年能够接受到高中阶段教育。但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等原因,目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发展不充分、区域和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一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2011年以来,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截至201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50多亿元用于普通高中学校校舍改扩建、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体育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惠及了近2000所普通高中的上千万学生。2017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将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等教育基础薄弱、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作为攻坚重点地区,并将提高普及水平、优化结构布局、加强条件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任务。同时提出“建立省域内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机制,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4月,教育部专门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同10个普及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人民政府签订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备忘录》,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目前,全国多数地方已经出台攻坚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将逐步推动解决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的困难。
二是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等待遇。按照现行工资政策,国家对在列入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县市区工作的教师给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从2013年开始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从2015年起实行的乡镇工作补贴将乡村教师纳入其中,并向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倾斜。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一步要求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2018年1月20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明确要求,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79号)和《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7〕67号)对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做了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进行单独评审。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和“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三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一步全面推动资源应用与共建共享。通过教师网上“晒课”与“优课”评选,一方面进一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积极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全国共有19.6万所学校参与,教师参与人数超过1400万人次,共晒课1290多万堂,推出省级优课近17.5万堂、部级“优课”近6万堂,生成性资源达2800多万条,累计独立访客数达1.7亿。通过开发与共享数字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包括农村普通高中在内的农村教育质量,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近年来,各地也积极探索有益做法,通过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和名校办分校,提倡对口帮扶、城校带乡校,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例如,山西省通过省示范高中对口帮扶,促进贫困县高中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陕西省通过实施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创新项目,支持示范高中启动质量提升领航行动,辐射和带动其他高中学校共同发展,实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帮扶计划,每年启动30对左右学校。云南省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通过引进省外名校的品牌、先进管理理念和优秀管理团队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辐射带动本地教育内涵发展。
四是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表明,普通高中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任务,与义务教育强调均衡发展相比较,更加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挖掘学生的潜能,强调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就要努力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2017年出台的《攻坚计划》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探索发展综合高中,实行普职融通,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等。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强调打好学生共同学业基础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具选择性的课程资源,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需要。同时,各地也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很多典型经验,比如江苏省着力建设高品质普通高中学校,上海市以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和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为抓手推进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浙江省引导学校向科学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传媒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等方向分类办学、错位发展。
五是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优质教育。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社会力量投入教育,只要是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及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安全的领域,政府不得限制。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教育资源,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政策等方面落实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举办优质教育。2017年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与奖励和表彰。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发展,可以采取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积极支持民办学校发展。云南、山西、内蒙古、浙江等部分省份设立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通过直接投入、资金奖补、表彰奖励等方式,用于支持民办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开展教师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等。部分省份将民办普通高中发展纳入地方总体发展规划,对学校新建、扩建用地方面给予支持,优先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办理相关划拨供地手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享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价格。
根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将把实施素质教育、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作为重点,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为孩子们提供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