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1259号(教育类138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321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电影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共中央宣传部,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中国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电影教育作为中小学美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电影教育,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加强中小学生电影教育政策指导。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指出确保每个学期为中小学生放映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2008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原文化部和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教基〔2008〕15号),提出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保障每个中小学生至少每学期观看2次优秀影片,并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学生放映电影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开支。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提出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并要求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包括影视在内的其他教学模块。2017年4月,教育部会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全国校园电影院线”建设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7〕13号),推进校园院线建设,积极探索校园院线与支持中小学生观影政策相衔接的机制和方式,充分利用高校影院资源,服务中小学生观影需要。2017年8月,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提出要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影视教育。

  二是提高中小学生电影教育专业化水平。教育部发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将艺术学从文学学科门类中独立成为单独的学科门类,为推动高校加强包含电影艺术在内的高等艺术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遴选了《电影特技教程》《影视美学(修订版)》等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把“中国西部电影精品读解”“影片赏析”等纳入精品视频公开课重点建设课程,向公众免费开放。积极探索高校与文化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探索电影艺术专业人才指导中小学影视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北京电影学院以“高参小”项目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在北京育才学校等5所小学开设诵读、摄影、微电影拍摄、动画电影、儿童美术以及表演、京剧等多项艺术课程,其中“微电影”课程让小学生亲身体验电影创作过程。

  三是完善中小学生电影教育工作机制。1996年,教育部会同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成立中小学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遴选并向广大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37批460部影片。建立中小学生电影观看网络,开发影视教育资源,增强优秀电影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同时加强与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为推进电影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供服务。

  四是创新中小学生电影教育工作载体。2015年,教育部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2017年12月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电影周活动,包括推荐影片、展映影片、评选中小学生影评文章、微电影、举办中小学影视教育论坛等系列活动。2015年11月,启动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实验区工作,确定了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等10个地区为影视教育实验区,为在全国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探索可行的做法。各地各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生影视艺术活动,以重要节庆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推荐影片,举办电影节、电影周、电影专题展映活动等。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电影教育的政策指导、课程设置、经费保障等工作,继续遴选并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开发电影教育资源,推动各地积极开展电影教育活动。继续举办好“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不断丰富电影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对中小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功能。抓好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实验区工作,为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小学电影教育探索可行的做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