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1267号(教育类140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322号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现答复如下:

  互联网是中小学生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互动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空间,对他们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您提出的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建议,对我们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有借鉴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采取了系列措施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指导。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教基一〔2010〕2号)《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等一系列文件,对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做出部署。2018年,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教基厅函〔2018〕21号),要求各地各校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突出重点迅速开展全面排查,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

  二是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为提升学生网络素养,专门在中小学德育、信息技术等课程中设置相关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专门安排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时,结合中小学德育课程,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求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目前,教育部正在研制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手册,制作专题警示片,将上传教育部门户网站供各地下载使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设立专项资金对相关网络节目创作传播予以支持,借助“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网络原创视听节目推优”等活动,推出了一大批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是创新教育活动形式和载体。各地各校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治教育、网络安全教育,鼓励各校通过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案例教学、专家讲座、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网络等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在校园内和学生中形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将网络法治教育列为巡讲内容,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网络安全主题展示、现场互动实践体验、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联合公安部开展“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主题宣传活动,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合理上网、健康生活主题演讲等活动。

  四是鼓励开展校外实践教育和户外活动。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鼓励各地依托科技馆、少年宫、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资源,组织“美丽中国主题研学”“追寻红色记忆”“乡村学生看县城”等主题活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1号),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学生课外锻炼,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为青少年锻炼身体提供便捷、便利的室外场地,引导青少年“从室内走向户外”。2017年,教育部组织遴选了204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14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基(营)地在校外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各地深入开展校外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引领中小学生亲近社会和自然,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形成校内校外一体两翼、互补协调的育人机制。

  五是形成综合治理工作合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各地各校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等问题。2018年4月,印发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广大家长从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注重陪伴、疏导心理、配合学校等方面做好“五要”,引导孩子正确、合理使用网络,防止网络沉迷。为净化网络环境,教育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净网”“清朗”“护苗”、涉少年儿童APP集中整治等各类互联网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2017年,配合处置违法违规网站7843家,2018年1月至4月,配合处置违法违规网站1326家。

  下一步,教育部将督促各地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配合中央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加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网络环境治理工作,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引导青少年避免网络沉迷;会同其他部门大力开发优质网络文化资源,强化正向引导。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