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1470号(教育类157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324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留住绿水青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环保教育。

  一是加强宏观政策指导。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明确要求各地各校普遍开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保护资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2015年,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基一〔2015〕5号),提出“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要求中小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2017年8月,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加以强调,提出要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2011年,教育部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环保教育内容和要求纳入了相关课程目标中。其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学生“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学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关注我国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逐步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在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有关环保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这些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有机融入了节约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主渠道作用。教育部还鼓励各地各校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编制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推进包括垃圾分类、爱惜资源等内容的环保教育。

  三是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为增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各地各校不断开辟和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各地各校广泛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园环保教育氛围。青海启动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工作,从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家乡、保护生活环境的责任感;广西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是发挥社会实践的培养作用。2016年,教育部会同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中青联发〔2016〕9号),明确将生态环保纳入中学生志愿服务领域,引导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要求各地各校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等场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践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实施垃圾分类的生态文明教育,巩固教育成效。2012年起,会同原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共同开展绿色回收进校园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分类回收废纸、废塑料等废旧商品和正确处理生活垃圾的意识和能力。会同中国科协等部门围绕“环保、节水、节电、节粮、我的低碳生活”等主题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五是发挥校外场所的教育作用。为推动中小学环境教育取得实效,满足中小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需求,2012年,教育部会同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通知》(环发〔2012〕113号),要求各地依托现有环保科展馆、垃圾焚烧厂、环卫集团、污水处理厂、废品回收企业、自然保护区、科研院校实验室等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十二五”期间,中央利用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学校建设了1200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围绕垃圾分类、生态安全、循环经济等多主题,利用科学调查、科技论文、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农村学生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提高环境道德素质。2017年,公布第一批218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在原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北京教学植物园)等成为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场所保障。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推动节约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养成热爱环境、热心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