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1919号(教育类18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327号

  您提出的“关于以提升青少年家风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案”收悉,经商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以提升青少年家风教育为出发点,加强社区风气建设、重视传统礼仪教育、建立学生价值观评价体系、提升家长德行素质等建议很好,对我们开展有关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直以来,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传统礼仪教育、提升家长德行素质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基一〔2015〕5号)《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妇字〔2011〕2号)《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2〕2号)《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妇字〔2016〕39号)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家长委员会发挥自我教育的优势,在家长间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明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强化工作职责、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要求,对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包括家庭美德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要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推动落实政策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是推进课程建设。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提出在教材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全国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教育等内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介绍了主要传统节日、民歌民谣、历史故事、服饰建筑、科技成就、传统美德等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内容。语文统编教材主要通过增加古诗文比例和增设专题栏目,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历史统编教材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反映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音乐、美术等必修课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的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教育部鼓励各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发校本课程,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以“教义家文化”为核心开发了《孝义风》《孝义行》等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加强社区风气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和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2年)》(民发〔2016〕191号),指导各地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数达163999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658个、社区服务中心24668个、社区服务站138673个。有些地方依托社区综合活动室,开展父母课堂、家长学校等活动,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有些地方设立社区阅览室,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特别是中华经典文化典籍等,引导社区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加大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力度,在培训过程中,将如何推进社区家风教育、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培育社区精神、如何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社区等内容纳入其中,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开展家风教育工作的能力。2016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把家庭教育纳入社区教育整体规划,积极面向学生家长开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新世纪以来,教育部先后遴选确定了180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0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很多地方在推进家庭教育中探索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北京市朝阳区依托社区学院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编写《家长手册》免费向全区所有街乡及所属社区(村)派发,并通过社区教育网及手机用户平台向家长推送。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弘扬良好家风。通过讲好“最美家庭”故事、展示“最美家庭”风采、传播“最美家庭”正能量,引导广大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庭和、家风正、家教好”的小风气温润社会的大风气。据统计,仅2017年,991户全国“最美家庭”,“梦想启航——中国好家庭好家风巡讲活动”线上线下直接受益人群超过1亿人次,“家和万事兴”主题展览全国巡展共接待30余万人次,展览网页浏览量达563万余次,总点击量超过3200万次。“家书抵万金——现代家书家信征集活动”共征集家书家信35万多封,《家书里的中国》在中国之声频道持续播出。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培养儿童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持续开展家庭教育知识传播,引领正确的家庭教育舆论导向,引导家长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言传身教,着力培养儿童优良品质、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切实发挥好家长言传身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