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8〕第337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你们的提议对培养青少年儿童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意义。教育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先后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试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
二是改进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改革。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是注重实践体验,加强校外教育。多年来,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校外教育,注重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近自然,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校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会同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校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四是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创新人才。近些年,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贴近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青少年科技创新主题活动,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