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597号建议的答复
(摘要)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办好学前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十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责任,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连续实施三期行动计划,国家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中央财政设立专项,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等。各地实施了一大批幼儿园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办好小区配套幼儿园。全国已有一半左右的省(区、市)出台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确保小区配套园建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2年的74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563亿元,增长了109%,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占比从3.2%提高到4.6%。已有19个省(区、市)出台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探索构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减轻家长负担。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先后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已有15个省份出台了教师编制标准,贵州省从2011年起每年新增5000名公办园在编教师,截至目前共新增3.6万名公办园教师。山东省探索实行幼儿教师职称独立分组评审机制,畅通了幼儿教师专业晋升通道。幼师“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30多亿元,培训中西部农村幼儿园骨干园长和教师170多万人次。四是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立法。2013年以来,教育部成立了学前教育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立法座谈会,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委托有关机构就学前教育相关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集中梳理代表和委员有关学前教育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基础上,赴江苏、福建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就学前教育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5万所,在园幼儿规模460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6%。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目前普惠性资源不足,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和城镇化的推进,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研究解决学前教育的瓶颈问题,去年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等9个部门赴13个省市开展了学前教育摸底调研,同时委托驻外教育处组和专家进行了国外调研和专题研究。在全面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起草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通过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积极挖潜扩大增量。二是加强小区配套园建设管理。推动各地于2019年底前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健全相关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做好配套幼儿园规划、土地出让、园舍设计建设、验收、移交、办园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同时,拟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开展专项整治,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幼儿师范学院,扩大本专科层次培养规模及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扩大有质量幼儿园教师供给。制定全国幼儿园师资培训规划,实行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用两年半左右时间培训150万名左右园长和教师。四是完善督导问责机制。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工作重点任务,纳入督导评估和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专项督查机制,加强对普惠性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机制等政府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对履行职责不力、没有如期完成发展目标地区的责任人予以问责。五是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目前《学前教育法》已被列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适时提请审议的第二类项目。我们将认真研究您的意见建议,配合全国人大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在落实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教师编制待遇、规范监管等方面的责任。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8年7月15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