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做了深入的分析,并围绕投入、师资、监管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11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连续实施三期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一系列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大力发展公办园,推动各地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做好规划,合理布局公办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园,支持城镇街道、村集体举办公办园。28个省(区、市)出台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和扶持办法,通过综合奖补、派驻公办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对民办园予以支持,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26亿元,增长了4.4倍,财政性经费占比从1.5%提高到4.2%。已有19个省份出台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探索构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北京从2018年开始,对公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一视同仁,根据不同办园级类,按每月每生700元和1000元两档标准给予定额补助。青岛按照每年2400元的生均定额补助标准,扶持普惠性民办园。三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导各地通过公开招考、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等多种方式补充幼儿园教师。已有15个省(区、市)出台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逐年补充在编教师。幼师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30多亿元,培训中西部地区幼儿园骨干园长和教师170多万人次。四是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出台《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卫生保健、收费标准和保教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和指导。
总体来看,近几年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很快,园所数量、在园幼儿规模及其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5万所,其中公办园9.45万所、普惠性民办园7万所,两者合计占幼儿园总数的64.5%;在园幼儿4600万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2028万人、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1221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0.6%。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上“二孩”政策放开的叠加效应,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投入扶持、教师队伍建设、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在许多地方还普遍存在。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去年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等9个部门赴13个省市开展了学前教育摸底调研,同时委托驻外教育处组和专家进行了国外调研和专题研究。在全面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研究起草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新时期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的目标,对当前学前教育投入、师资、管理等若干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破解思路和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决策部署。一是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国家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水平。中央财政继续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幼儿资助制度。推动各地制定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和扶持办法,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二是完善监管体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各级教育部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力量。强化幼儿园准入管理,严格掌握审批条件。幼儿园审批严格执行“先证后照”制度,由县级教育部门依法进行前置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后,非营利性幼儿园到民政部门办理法人登记,营利性幼儿园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法人登记。强化对幼儿园教职工资质和配备、收费行为、安全防护、保教质量、经费使用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动态监管。畅通家长投诉渠道,健全家长志愿者驻园值守制度,推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日常管理。加强办园行为督导,实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制度。加大无证园整治力度,稳妥做好排查、分类、扶持和治理工作。通过整改达到要求的,颁发办园许可证。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卫生等办园基本要求的,地方政府要坚决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确保非在编教师和在编教师同工同酬。民办园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专任教师的工资收入,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增加有质量的教师供给。健全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国家、省、县三级培训网络,大规模培训园长和教师。继续将民办园教师纳入幼师国培项目和地方培训,落实全员培训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专业标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完善考评制度、加大监察监督、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措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四是健全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区、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我们组织专家做过研究论证。专家们认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目前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加大投入,保障入园机会和合理分担教育成本,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对学前教育是否应该具有强制性,或者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该具有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目前最迫切的是根据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满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