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413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字〔2019〕390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公立幼儿园建设和私立幼儿园管理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现答复如下: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39号)强调了新时期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的目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11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连续实施三期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一系列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大力发展公办园,推动各地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做好规划,合理布局公办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园,支持城镇街道、村集体举办公办园。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新建、改扩建公办园,依托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并扶持农村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是普惠性民办园。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564亿元,增长了5.4倍,财政性经费占比从1.7%提高到4.6%。中央财政九年累计投入将近140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超过7000亿元,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目前已有31个省份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探索构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三是强化规范监管。出台了《幼儿园建设标准》(建标〔2016〕246号)《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教师〔2015〕2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对幼儿园的准入、师资人员、卫生保健、安全防护、保育教育等全方位监管。四是加强无证园分类治理。各地采取积极措施排查、分类、扶持和治理无证园,经扶持整改规范,达到基本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基本办园要求的,坚决予以取缔。出台《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17〕7号),通过督导评估手段引导低端不合格幼儿园逐步达到规范要求。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6.7万所,在园幼儿4656.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7%。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实施学前教育专项,建设一批普惠性幼儿园,重点扩大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地区普惠性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公共资源举办公办园,鼓励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街道、村集体举办公办园。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并移交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农村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二是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水平,主要用于扩大普惠性资源,补充配备教师和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园条件。中央财政继续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推动各地加快制定公办园生均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推动各地在科学核定办园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普惠性民办园的收费指导价,规范非营利性幼儿园的收费,加强监管,抑制过高收费。三是稳妥实施分类治理。推动各地将无证园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建立工作台账,稳妥做好分类、整治、扶持和指导工作。对办园基础较好、经扶持整改可达到相应标准的幼儿园,加大扶持和指导力度,引导其达到办园要求。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卫生等办园基本要求的,地方政府要坚决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无证园治理工作。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9月29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