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字〔2019〕457号
您提出的“关于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建议”收悉,经商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弊端做了深入分析,并围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2010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强调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39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强调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保教,健全治理体系,堵住监管漏洞,完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实现依法依规办园治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是办好学前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理念,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一是加强规范指导。先后印发了系列规范文件,加强对各地幼儿园实施科学保教进行规范指导。《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基本原则和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以下简称《指南》)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成长水平和特点,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教育建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妇字〔2010〕6号)对各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提出指导要求。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幼儿园玩教具和图书配备指南》和《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行动计划》,推动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扩大培养规模,推动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目前全国已有505所高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招生规模超过20万人。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287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2%。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国家连续八年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到2018年底,共投入35.6亿元,累计培训了近200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各地幼儿园园长教师普遍接受了一轮培训。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教师〔2013〕1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2012〕1号)《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教师〔2015〕2号),各地通过公开招考、小学富余教师转岗、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多种方式补充幼儿园教师。目前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贵州省通过统筹调配事业单位编制补充幼儿园教师编制,2018年在编幼儿教师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7倍。山东省2018年启动了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核定工作,将实验幼儿园、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公办学校附属幼儿园纳入机构编制管理,核增人员编制6000余名。三是部署“小学化”专项治理。2011年和2018年先后两次部署“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进行集中整治,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四是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从2012年起将每年5-6月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确定不同主题,组织各级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通过公益宣传片、海报、宣传册、电视专家访谈节目等形式,面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科学育儿水平。五是推动各地开展防止“小学化”积极探索。各地积极组织力量,加强幼小衔接方面的研究,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推动幼儿园和小学实现有效衔接。沈阳市探索建立小学和幼儿园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联动机制,鼓励幼儿园与小学对接,开展双向衔接主题活动,形成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共识。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明确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等科目的“零起点”教学标准,严禁超纲教学,积极配合做好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治理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由于资源不足,一些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未按规定配备充足的玩教具和幼儿图书;教师队伍参差不齐,部分教师难以按照《指南》和《纲要》的要求开展正常的保教活动;一些民办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抢跑心理,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小学化”现象依然存在。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若干意见》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专业标准,把好园长、教师入口关。健全教研体系,推动各地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教研指导范围。积极指导各地落实国家政策文件,进一步改革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继续实施“国培计划”幼师国培项目,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保教能力。二是继续推进“小学化”专项治理。推动各地继续落实“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对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小学化”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等行为,对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知识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等行为坚决予以纠正,规范幼儿园和小学的办学行为。同时,对社会培训机构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行为予以规范治理。三是实施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行动计划。尽快研究出台《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小学、幼儿园和家长的合力,重点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重视对幼儿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和交往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培养,重视“家园共育”,营造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四是强化省级指导。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推动各地成立省级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业作用,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本省幼儿园科学保教方面的指导。五是扩大科学保教宣传。继续做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和推广科学保教理念和方法,推动和引导广大家长特别是农村幼儿家长转变观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10月1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