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建议〔2020〕404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人民日报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华社,现答复如下:
您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很有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劳动教育给予了特别强调,党中央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近年来,教育、新闻等部门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劳动教育。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要求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并从不同层面对劳动教育作出部署,强化督导检查,指导各地切实落实劳动教育要求。202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每个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两个文件为新时期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设计图和施工图。
二是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强调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内容;课外校外劳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小学1-2年级每周不少于2小时,3年级以上不少于3小时。中小学每学年还要设立劳动周,以集体劳动为主。劳动教育课程以劳动策划、技能指导、实践锻炼为主,具体内容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与学科课程有所区别。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写供教师使用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体现“一纲多本”,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多样化需要。
三是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持续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等活动,弘扬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指导各地各校改进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等,丰富校内劳动内容与形式,结合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适时适量安排工农业生产与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是抓好劳动场所建设。在全国建设了一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2017和2018年,遴选命名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基本形成了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体系,涵盖各类农业基地、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重大工程基地等,为各地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创造条件。
五是加强劳动教育督导与评价。目前,国家教育督导部门已将劳动教育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中。在即将开展的2020年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各地“加大劳动教育实施的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五育并举’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情况是重要评价内容之一。
六是强化家校社协同。指导各地各校广泛建立家长委员会,强化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联系,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协同实施机制,为劳动教育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通过家长学校等载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营造热爱劳动、重视劳动教育的家庭环境。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如关工委、共青团组织、社区居委会等广泛联系,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共同营造“劳动光荣、创造美丽”的社会环境。
七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人民日报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及新华社管理的新闻媒体等主流新闻媒体高度重视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情况,不断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新闻宣传力度,营造重视劳动教育的舆论氛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通过全国广电系统宣传工作例会等加强正面宣传,指导电视媒体加强精品创作,制作播出《绿水青山萌游记》《谁知盘中餐》等优秀的电视节目,提高宣传实效。新华社围绕劳动教育,播发《“妈妈第一次吃到我做的菜时高兴得哭了”——中国孩子在劳动教育中健康成长》,聚焦“五育并举树新人”特别是劳动教育主题,连续刊发《劳动教育 请回归》等多篇报道、调研报道和专题报道等。人民日报社连续多年在劳动节期间推出系列报道和专栏专版,刊登习近平总书记劳动节问候,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做好学生劳动教育相关报道与评论,宣传劳动教育有关举措,刊发《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中成长 在劳动中收获》等报道,探讨劳动教育的意义,介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成功案例。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一是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积极劳动。二是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加强劳动实践平台建设,推动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四是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