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建议〔2020〕409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把抗疫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专题教育课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抗疫精神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中,展现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抗疫英雄和感人事迹,向师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中国抗疫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内心深处铸牢爱国主义根基。
一是加强抗疫精神教育政策指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各地统筹处理好战“疫”精神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认真组织开展战“疫”专题教育,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注重教育效果,给学生上好一堂“人生成长大课”。部署各地落实《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用好抗疫等重大事件形成的教育资源,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不断创新途径和载体,在中小学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系统开展防疫抗疫专题教育。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供各地开放使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品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防疫教育、家庭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等多个方面,开展战“疫”课堂、战“疫”一线、战“疫”典型等专题教育,向广大中小学生普及防疫常识、防疫科学,宣传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典型战“疫”事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推动各地利用疫情防控阻击战形成的宝贵教育资源,系统梳理,给中小学生上一堂生动的防疫科普课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三是丰富专题活动内容形式。会同中央宣传部在全国中小学部署开展春季学期“复学第一课”活动,制作“复学第一课”专题片和主题MV宣传片,指导各地各校挖掘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引导,推进抗疫精神进课堂。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秋季“开学第一课”节目,围绕“少年强,中国强”这一主题,以“团结、科学、担当”三个篇章,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节目于2020年9月1日晚播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会同中央网信办开展“开学季:扣好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号召广大中小学生以总书记的嘱托和勉励为指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研制课程教材指导建议方案。委托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开展专项研究,梳理提炼我国防疫抗疫史以及当代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国际评价等,彰显我国制度优势、民族精神,体现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大众心理健康等。研究提出《防疫知识抗疫精神进课程进教材指导建议方案》,作为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修订的基本参照,明确不同学科、学段的学习要求。
五是修订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防疫知识抗疫精神进课程进教材指导建议方案》,对中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修改,已集中力量先对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尤其是2020年秋季学期要投入使用的上册教材进行修改,充实有关防疫知识和反映抗疫精神的内容。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补充防疫抗疫相关内容,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具体落实有关内容要求,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及附件知识要点图谱中补充增加防疫抗疫相关内容。
下一步,教育部将用好防疫抗疫形成的教育资源,持续深入推动各地开展好中小学抗疫精神教育。一是继续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加强防疫抗疫专题资源建设,进一步发挥平台育人功能。二是指导各地开学后通过战“疫”专题教育活动,做好开学后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三是根据《防疫知识抗疫精神进课程进教材指导建议方案》,修订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采取专题讲述与渗透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抗疫精神教育。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