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77号(教育类188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基提案〔2020〕193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健全评价管理机制、配备专业教师队伍、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建议,对开展相关工作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教育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高度重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高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政策指导,明确工作要求。近年来,《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相继印发,明确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各地各校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生活。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片面评价做法,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列入课程计划,加强阵地建设。推动各地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列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印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规定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12学分,提出“知道心理健康的内容和特征,掌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懂得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掌握调控情绪的办法”“了解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要求。高中体育教材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章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烦恼和困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调控情绪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三、提升教师水平,健全教育体系。指导各地各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一是2014年起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求实施院校结合中小学教育实际,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心理科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师范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二是在“国培计划”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项目,并对全国1万余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水平。三是指导各地各校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宣教活动。一是指导各地各校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场地,形成全体教师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采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遴选推荐上海、杭州等地优质专题资源,上线《面对疫情,如何让自己不恐慌》《积极应对考试焦虑》《家校沟通从心做起》等一大批专题视频,从居家建议、情绪调适、理想教育、挫折教育、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共同面对疫情。三是充分发挥校外活动育人功能,利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妇女之家、乡村少年宫等场所,开展文体娱乐、技能培训等公益性课外活动。组织心理学专家、医生等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讲堂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情感抚慰,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重点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一是明确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完善咨询体系,加强干预体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队伍及专家队伍,通过专业化培养和系统化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三是进一步密切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8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