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建议〔2020〕410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德育、义务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时代性、体现系统性、注重操作性、强化实效性,切实把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2020年6月印发了《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实施途径,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召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交流各地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各地研究制定改进举措。指导各地结合中小学教育特点,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发挥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鼓励地方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地方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建设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广泛宣传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和事迹,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国培计划”作为国家级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师德养成教育,设置师德师风培训课程内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师德修养、班级管理、专业发展等3个《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进一步指导各地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和网络培训、德育骨干示范培训,提升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德育骨干履职能力,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四是强化教师职业行为规范。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做好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加快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同时,要对标十项准则,以制定实施细则办法为契机,全面深入梳理教师管理各方面制度规范,及时修订完善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不折不扣把十项准则各项要求融入到教师管理各环节,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
五是加强工作督导。国家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一直都把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评价和检查内容,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工作力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中,将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深入推动各地中小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二是推动各地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坚持将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督导内容,引导义务教育不断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均衡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