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236号建议的答复

教基建议〔2020〕422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未成年人成长阶段实行家校联合心理健康关怀的建议”收悉,经商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对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指导各地各校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加强政策指导,明确工作要求。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内容,指导各地各校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场所建设和队伍建设,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2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建设,明确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等。

  二、提升教师水平,健全教育体系。指导各地各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一是2014年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求实施院校结合中小学教育实际,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心理科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师范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二是在“国培计划”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项目,并对全国1万余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水平。三是发挥专家引领作用。2019年6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章程和责任区管理办法,推动地方和片区专家组加强对接交流,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三、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宣教活动。推动各地各校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采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专题讲座、观看心理健康科普视频等形式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防疫教育”专栏,遴选推荐上海、杭州等地优质专题资源,上线《面对疫情,如何让自己不恐慌》《积极应对考试焦虑》《家校沟通

  从心做起》等一大批专题视频,从居家建议、情绪调适、亲子沟通、理想教育、挫折教育、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合力。联合全国妇联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文件,规范推进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注重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一是组织专家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指导各地各校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掌握一定心理疏导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的社区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普及、个性化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等服务。通过网络家长学校和新媒体平台发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家长提供方便快捷的指导服务。三是联合全国妇联在2019年开展“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一批由校长、家长、专家组成的家庭教育巡讲队伍,围绕家长关心关注的教育问题,以微讲座、微论坛、读书分享、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讲解科学教育方法和育人理念。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家校合作,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重点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8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