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提案〔2020〕264号
您提出的《关于限制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持续推动全民阅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在建议中所说,近年来,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发展迅速,一些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培训,占据了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高度重视,积极破解监管难题,指导各地创新监管治理推动各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积极推动建立长效机制,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从明确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构建了规范培训机构发展的总体制度框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任务,成为规范培训机构发展最基本、最系统的政策依据。在此基础上,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明确对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实施备案审查制度,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管理。2020年,针对超标超前培训问题,印发了《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为各地查处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行为提供具体依据;针对违规收退费问题,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当事人签约、履约行为,推动化解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
二、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教改政策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对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改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同时提出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强化高中阶段教育与高考和高等教育对位的教改政策,着实改革中小学教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高中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也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各省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要完善学校课程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内教育,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发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适应。
三、加强在线教育监管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规定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实施备案审查制度,对资质、培训人员、培训内容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问题的机构逐一下达整改清单。2019年,中央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开展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查实多款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的程序,依法下架并关停情况严重的应用服务,约谈部分程序运营方,督促删除内容低俗及与学习无关的文章,关停专栏及违规账号。
四、强化立德树人与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完善中小学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政策体系。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德育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时代性、体现系统性、注重操作性、强化实效性。2020年6月印发了《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细化了工作实施途径。二是开展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会同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下发通知,指导各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贺信,部署各地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六一”寄语,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进一步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举办“开学第一课”“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等系列德育品牌活动,推动各地充分发挥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强化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升华爱国意识。三是加强家校协同育人。会同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导各地各校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爱国意识形成和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撰写文章,推动各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从小培养家国情怀。
五、全面推进阅读工作
一是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应用。2018年出台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把好新进图书的“入口关”,2019年发布《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中小学馆配图书的主要参考依据,对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设计“品味经典图书”活动,指导中小学校与家庭密切沟通合作,组织学生在假期阅读经典图书,以学校(年级、班级)或家庭为单位,开展名篇佳作赏析、读书心得讨论、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撰写等活动。指导各地“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化文化育人,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三是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为解决学校、家长和学生选择优秀图书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教育部指导专业机构,组织来自国家教材委、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的110多人的专家团队,历时一年,按照“方向性、代表性、适宜性、基础性、全面性、开放性”标准要求,经过基础研究、专业推荐、深入论证、精心遴选,共推荐300种图书,形成并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心智发展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和阅读时间,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中小学学科特点和课时安排,划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指导目录》对于丰富中小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将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完善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严肃查处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立德树人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有关读本进教材、进课堂,大力推进纸质阅读、全民阅读,持续营造书香社会。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