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98号(教育类19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基提案〔2020〕232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文物局,现答复如下:

  您对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开展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博物馆教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博物馆对中小学生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博物馆等场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等。指导各地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引导地方和学校走进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组织中国博物馆协会、国家博物馆编制《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指南》,研制《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进一步发挥博物馆资源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是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指导各地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各类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丰富学生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推动将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明确不同类型课程的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办法。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美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内容。

  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等,通过“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博物馆里过暑假”等子活动,指导各地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不同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2017-2018年先后遴选命名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其中包括各类博物馆,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研学精品线路,构建研学资源网络,发挥实践育人作用。2019年以来,在京津冀、重庆、山西等地开展“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鼓励各地中小学校和博物馆联合开展“六个一”活动,围绕一个中小学教育主题、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设计一系列博物馆活动课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建立一个优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

  四是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实施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持续推动博物馆青少年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加大优质资源推广应用力度,有效衔接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关需求。充分利用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通过“云展览”、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实施网络远程教育。指导各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本区域的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拓展博物馆线上中小学展览教育服务,促进与中小学教育进行网络资源对接,研发并提供博物馆网络课程,扩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五是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馆校合作共建,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建立学生活动体验、学习效果评估、服务满意度评价等跟踪反馈机制,共同构建常态化的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师资培养培训,通过教师研习、双师课堂、短期培训、联合教研等多种方式,加强博物馆教育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将博物馆教育的相关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博物馆教育。一是共同探索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模式,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二是完善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推动建设博物馆教育服务标准、共建共享教育项目库等。三是持续鼓励各地博物馆结合科技创新探索博物馆中小学教育的线上模式,提升中小学博物馆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6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