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523号建议的答复

教基建议〔2020〕523号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5G技术,建立‘互联网+教育’平台,破解农村教育难题,实现教育公平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5G技术,建立‘互联网+教育’平台,破解农村教育难题,实现教育公平的建议,我们非常同意。目前,教育部建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保障偏远贫困地区获得国家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实现教育公平。现将教育部推进“互联网+教育”有关工作介绍如下。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总结十年发展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启动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规划,制订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5G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加强5G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实践。

  二、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及时谋划,加强指导。在2020年春节假期期间,教育部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采取远程办公方式,研究制定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统筹整合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为各地开展“停课不停学”提供支持和服务。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号),明确提出“四个坚持”,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省级统一部署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坚持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并提出了有关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

  2.开通平台,确保畅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于2020年2月17日正式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协调国内7家运维服务企业保障网络云平台平稳顺畅运行。商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协调各地广电部门确保空中课堂在各地开通落地,解决农村及边远贫困等无网络或网速慢地区学生学习问题,有力保障这些地区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使用广泛,反响良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以来总体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个省份。截至目前,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访问人次达24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点播视频“丝滑不卡顿”,感叹“国家队出手,就是不一样”。云平台资源质量得到了较高评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做了大量宣传报道。

  三、开展信息化领导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培养中小学信息化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

  教育部连续7年举办了65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共培训7760人。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及“国培计划”和各类企业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10万多名中小学校长接受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也已启动。2018年开始,陆续举办了12期面向“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活动,包括8期教育厅局长培训班和在云南怒江、四川凉山、西藏拉萨和甘肃临夏举办的4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此外,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支持下,教育部从2016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共培训2万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教育部将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网络带宽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网络覆盖,逐步按需推进学校5G覆盖,积极推动5G应用落地,为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教育部将继续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和相关支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建立运行维护部际协作长效机制,保障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电视空中课堂畅通安全运行,并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为全国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保底”服务,保障农村孩子也能便捷地享有免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助力教育公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2月9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