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提案〔2020〕329号
您提出的《关于关注智能设备应用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学业成长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通过多种途径规范和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智能设备和网络,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注重开展家校共育,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积极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儿童早期发展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儿童早期发展工作,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重点强调保障婴幼儿安全健康,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在《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对儿童早期发展进行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系列技术规范,组建了涵盖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心理行为等领域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队伍,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网络和模式基本建立。
二、关注儿童青少年在网络应用过程中的心理健康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的6方面具体行动。重点从2个方面防止不当网络使用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一是各类媒体要引导儿童青少年安全合理使用电脑和智能终端设备,预防网络沉迷和游戏障碍;新闻出版、网信、广播电视等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网上与儿童青少年有关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重点清查问题较多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教育类APP等,打击网络赌博、血腥暴力、色情低俗等网站APP,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各级各类学校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二是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两个一”行动等,鼓励未成年人多参加室外运动,强身健体,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三、积极做好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下的健康教育宣传
一是积极开展预防近视主题宣传。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在网络应用过程中的生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组织和开展了系列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活动,通过宣传近视防控教育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良好氛围。启动“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主题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工作。充分发挥国内知名眼科医院的龙头作用,分别成立“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志愿服务总队”和十余支“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小分队”,举行义诊和讲座等活动,并号召全国医务工作者投身到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工作中。
二是做好网络应用健康知识普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通过电视、电脑、手机进行网络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户外活动也相对减少,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青少年及家长了解和掌握在网络应用过程中的健康知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多次邀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从疫情期间保护视力健康、听力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居家体育锻炼等方面回答了家长和媒体关心的问题,普及相关健康知识。2020年6月1-7日,举办六一全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周,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健康宣传大使和少儿节目主持人共同推出系列直播,内容涉及预防近视、膳食营养、戒除网瘾、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等,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教育部指导各地“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将预防学生网络沉迷纳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整体部署,推动各地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专题教育、编发手册、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教育、预防网络沉迷教育。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设立“网络安全”专栏,从分析网络沉迷危害性、解读相关法律法规、讲解防范办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
四是持续开展专项治理。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教基厅函〔2018〕21号),部署各地集中组织开展预防学生网络沉迷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网络护苗行动”,用积极健康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网络资源传递网络正能量,为青少年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积极配合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互联网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五是积极推动实践活动。2017年以来,教育部组织遴选了58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40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推动各地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外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亲近社会和自然,走出虚拟网络世界。此外,持续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多种兴趣,减少网络沉迷的机会。
六是强化家校协同育人。2018年,教育部印发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要求各地做好“一封信”的复印发放工作,确保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努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研究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卷和学校卷,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未成年人限时上网、安全用网、理性上网,学习使用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各地“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督促各地各校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网络环境治理工作,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引导青少年避免网络沉迷;会同其他部门大力开发优质网络文化资源,强化正向引导,营造绿色、健康的媒体环境,助力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2月1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