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提案〔2020〕432号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精准教育帮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十分重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推进“教育+互联网”,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精准帮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一是支持农村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近年来,教育部加强学校仪器设备配备,多方协同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8.7%,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达到400余万间,93.1%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0%以上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夯实了基础条件。二是加快推进学校宽带接入和提速降费。2018年,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的通知》(教技厅函〔2018〕142号),明确到2020年底前全国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98%,普遍具备百兆接入能力,并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面向中小学校推出了“免费提速”“资费折扣”等10余项网络提速降费举措。持续开展“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基础性资源累计开发资源6948学时,按教学进度通过网络和卫星两种方式免费推送到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三是系统建设优质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疫情期间,为服务广大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教育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设置了包括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课程学习、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电子教材等板块,系统遴选建设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服务农村地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四是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整合开发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既包括针对教师教学的资源,也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内容涵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活动开展五年以来,参与教师共计2115万人次,总计晒课2012万多堂,教育部遴选出部级优课近7万堂,省级优课19.7万堂,逐步形成了“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良好氛围,激发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锻炼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实施“名校+”工程,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一是督促各地以县为单位制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并完成省级备案,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农村教育短板。二是要求各地要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促进均衡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统筹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四是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
您提出的建议特别具有针对性,下一步教育部继续认真研究您的建议,鼓励支持地方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探索,多措并举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1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