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715号建议的答复

教基建议〔2021〕551号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写作’比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写作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学习实践活动,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持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不断加强中小学语文师资培训,加强和规范语文考试命题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语文写作的要求

  2011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提出明确要求,注重系统设计,逐层递进、螺旋上升。如小学语文3—4年级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小学5—6年级要求习作要有一定速度,每学年16次左右;初中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最终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目标。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写作提出了要求,并注重适应信息化环境。如在必修课程中要求学生“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设置“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要求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设置“思辨性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要求写作3篇以上。除此之外,在选择性必修和相关任务群中,对写作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认真研究吸纳代表建议,强化语文写作要求。

  二、不断加强中小学语文师资培训

  2010年起,教育部和财政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培训。近年来,研制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系列指导标准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系列培训指南,建立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打造顶层设计、实施过程、质量评估全过程监管体系,遴选高水平的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有效促进了各地教师培训能力提高,助力教师提升课程研发、实施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另外,2020年教育部上线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汇集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的优秀课程视频,为中小学语文教师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规范语文考试命题管理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指出试题命制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升试题情景设计水平。在2021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4号)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规范考试命题管理,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这些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和考试管理,提高语文考试命题质量,摆脱死记硬背、标准答题的纯“应试”模式。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推进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拓展师资培训方式,升级完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继续推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改革和考试管理,为不断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28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