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83号(教育类39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基提案〔2021〕215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特殊教育三期提升计划>中加强落实普通学校特殊学生“一人一案”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随班就读是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切实举措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发展。

  一是加强随班就读政策保障。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要求,“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20〕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系统部署随班就读工作,推动各地进一步健全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高随班就读工作水平。

  二是完善评估安置制度保障。指导各地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残疾儿童开展科学评估,同等条件下就近就便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入学,同时利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切实保障具备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不失学辍学。2020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比2015年增加20万人,增长83.6%。

  三是强化教育教学特殊关爱。指导普通学校根据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推动各地创设融合校园环境,建立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制度,鼓励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结对帮扶。指导随班就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大对残疾学生的关爱帮扶力度。

  四是增强随班就读师资保障。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增加“特殊教育”序列。推动高校师范专业试点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程,培养师范生的融合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批准华中师范大学新增融合教育本科专业,培养融合教育专业师资。完善“国培计划”和地方培训计划结构,加大特殊教育通识内容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融合教育专业能力。

  五是强化随班就读投入保障。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6000元,达到普通学生的6-8倍。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每年投入4.1亿元,2021年补助经费达到5亿元,比上年增长22%,支持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改善招收较多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的办学条件,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等。

  近年来,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囿于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您提出的提高对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完善经费投入与使用机制等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推动各地继续落实《指导意见》和编制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过程中采纳吸收,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特教学校与普通学校集团化融合办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际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发挥不同学校的优势作用。支持特教学校和职业学校融合办学,开设适应市场需求和残疾儿童学习特点的专业。持续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拓展资源中心功能。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推动完善相关经费管理办法,适当拓宽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用途。

  二是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省(区、市)制订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依标配足配齐特教教师。推动师范类专业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程,落实教师资格考试中含有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的要求。组织开展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的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将融合教育纳入普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必修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落实“一人一案”教育关爱。研究制订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指南,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既重视残疾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更关注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建立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个别化评价,突出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生理矫正补偿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评价,避免单纯以学科知识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您提出的关于特教助理人员培训与选聘的建议,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就随班就读特教助理相关政策开展研究论证,努力完善随班就读机制,促进随班就读质量提升。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1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