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提案〔2021〕414号
您提出的《关于小学低年龄段不推行智慧教学及平板教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社会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智慧教育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探索开展智慧教育,利用新技术形成的智能环境推进教与学模式变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然而智慧教育是新生事物,智能环境在为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解决好“智慧教学”、“平板教学”等带来的近视、教学管理难度增加、学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成为一项新的时代命题,教育部高度重视,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电子产品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提到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2019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教技函〔2019〕55号),指出应当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以开学教育、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培养在校师生科学使用移动应用的习惯,以未成年人为主要用户的教育移动应用应当限制使用时长。在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等15部门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要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养成科学用眼习惯,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
二、加强“平板教学”工作监管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相关要求,规范各地“平板教学”工作,2021年1月教育部对各地各校“平板教学”工作开展全面摸排并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各地针对“平板教学”工作开展全面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要建立工作台账,确定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坚决纠正、严肃处理相关违规行为。二是要求各地各校健全管理制度。既要鼓励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又要切实完善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等有关管理制度,就选用采购、收费标准、审核管理、使用方式和质量评估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倡地方和学校争取财政资金或使用学校经费统一购置终端设备,不得强制或变相要求家长、学生购买指定设备和教学资源及配套服务。三是要求各地加强监督管理。学校使用移动学习终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包括学生自带设备学习)均应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加强对“平板教学”相关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畅通反应意见渠道,不得进行“平板分班”,对违反有关要求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保证学生绿色上网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指出要在教育专网主干网和校园网互联网出口建设网络访问防火墙,自动识别、过滤不良网站和信息。在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终端增加青少年保护功能,保护学生视力健康,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支持开发适用于中小学生使用的安全浏览器等软件和教育学习平台,从严限制广告,杜绝不良信息,保障学生绿色上网。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明天,保护好孩子的眼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享受公平的教学资源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的宣传力度,规范包括平板电脑在内的学习终端的应用,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移动学习终端(平板电脑等)装备和应用管理的有关政策,促进智慧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