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507号(教育类264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基提案〔2021〕441号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学校作业统筹布置机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一、完善政策制度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2019年6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2020年10月22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作出专门部署,将加强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明确指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二、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

  指导各地把加强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育人水平的重点工作,突出关键环节,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作业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对义务教育学校要逐一检查,重点检查学校是否制订了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是否建立了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是否做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二是督导部门要将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三是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加强作业统筹和全过程管理,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

  三、多措并举抓落实

  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作业管理有关要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一是出台文件。截至6月底,各省(区、市)均对作业管理作出工作部署,其中北京等23个省份专门出台了作业管理文件,江苏等9个省份转发了教育部的文件并提出落实要求。二是创新方法。各地积极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控制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管理方式。山东青岛崂山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统筹各年级、各学科组作业,通过AI智能校本作业本,为学生布置分层和个性化作业,并及时反馈批改情况。三是加强宣传。各地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使教师、学生、家长全面知晓作业管理相关要求,营造良好氛围。安徽以家长、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童谣、实用性强的小扇子(扇面印有“五项管理”摘要内容)、工作便签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各校遵循教育规律,严格落实作业管理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同时拟对各地中小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以全面掌握各地落实情况。采用每学期开展一次全国范围的学生问卷调查、各地定期和不定期报送落实情况和典型经验材料,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了解学生作业负担增加和降低情况,发现总结作业管理有效做法,宣传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2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