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提案〔2021〕445号
您提出的《关于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机制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指导各地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导评估内容中,加强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等文件要求,不断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大众对青少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识别能力,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推进课程教材建设
现行中小学有关课程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学等课程中,设置不同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内容,均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要求。推动各地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列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安排一定课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研制《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五大领域内容进课程教材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并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增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主动化解困扰,保持积极心理状态,增强抗挫能力,提升幸福感。
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成立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强化决策咨询、教学研究和实践指导,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各地各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项目,分期分批进行国家级培训,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组织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网络培训示范班,2020年培训1万余名教师,带动各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对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支持高校增设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源头培养。
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医疗卫生机构注重提高各临床科室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筛查识别和处置能力,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心理疾病筛查与转诊服务。各地通过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设立学生心理服务热线等方式,建立学校与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2019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中央政法委等部门指导各地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包括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部分试点地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中小学校协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学生进行干预治疗等,已取得初步成效。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专业支撑。
五、加强心理健康管理
2021年,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指导各地各校从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明确高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配备必要的办公场地和设备,县级教育部门要为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门场地空间及软硬件设备,要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室,学校应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各类资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经费,确定生均标准,足额按时拨付,并视情建立增长机制。
六、密切家校协同育人
组织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遴选家长育儿典型案例,解答家庭教育困惑。会同全国妇联发布《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为广大家长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各地各校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多种形式,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实施。依托全国近70万个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家长提供儿童心理、亲子辅导等个性化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等服务。全国妇联指导各级妇联组织将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系列课程,通过举办讲座、开通热线、网络推送等形式,普及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和儿童预防、发现、干预心理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密切学校、家庭、社会合作,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