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提案〔2021〕532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央网信办、全国妇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政策体系。2019年,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要求各类媒体、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对儿童青少年、家长、教师等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工作,2021年7月,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4个方面,对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作出了整体制度安排。2021年8月,印发《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出重点部署,提出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等要求。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指导各地深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等文件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安排,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各地各校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丰富专题教育资源,有机融入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加强和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场地。采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形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强化科普宣教工作。教育部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上线一大批专题视频,供广大教师参考使用,不断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印发《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为全体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编写了包括多动症、孤独症、抑郁症、强迫症、抽动障碍等在内的系列科普漫画宣传资料,设计制作心理健康核心信息、宣传图画、公益公告、宣传片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科普宣教,提升大众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
四、提高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部指导各地中小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班团队会等形式,集中开展学生网络素养和网络自我保护教育,培养中小学生上网技能、安全防护、信息甄别等网络素养能力,提高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2020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清理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不良信息、有害内容等,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上网体验的网络生态乱象,依法查处首页首屏生态不良、色情低俗信息引流、恶意炒作营销以及不良网络社交行为、网络暴力等问题。
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教育部会同全国妇联等单位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家长家庭教育行为规范》等文件,开展“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宣传推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指导各地各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学知识普及、个性化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等服务,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美好心灵。全国妇联指导各级妇联组织将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系列课程,通过举办讲座、开通热线、网络推送等形式,普及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和儿童预防、发现、干预心理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调研。会同专门机构开展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调研,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工作一并开展,进一步摸清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二是强化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推动各地严格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缓解因学习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和心理问题。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落实师资、经费、场地、课时等要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指导学校在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家校联系中,面向家长开展心理学知识普及、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等服务,引导家长掌握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特征,及时、如实沟通反映孩子心理状况,帮助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防止因家庭矛盾或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