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57号(教育类38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基提案〔2021〕529号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东西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和督导评估。

  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以及经费保障、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扶持力度。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教育投入向困难地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7495亿元,年增长5.97%,其中用于农村地区资金占比一直保持在90%左右,用于中西部地区资金占比保持在80%以上。通过支持西部省份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项目,不断加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在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中,始终将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情况作为重点考查评价内容,坚持以评价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履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同时,扎实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将经费投入、硬件建设、教师配备、教师待遇等作为重要督导内容。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96.8%的县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二、关于建立东西部教育长期帮扶计划,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教基〔2020〕7号),要求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推动优秀教师交流,通过建立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方式,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目前,农村学校(含小规模学校)基本实现互联网接入,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提高到90%以上。教育部还建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广泛遴选了丰富的专题教育资源,系统开发了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精品课程资源,免费向农村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2021年,出台了《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教基〔2021〕1号),强调要继续拓展完善平台功能,进一步加大薄弱地区、农村地区对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力度,加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三、关于完善教师激励政策,加强西部教师队伍建设。

  2015年,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规模,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有效缓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2021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面向全国招聘乡村教师8.4万人。推动全国28个省份相继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每年有4.1万名师范毕业生直接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提出“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79号)强调“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大力实施“国培计划”,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2021年,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深度培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从2013年起,启动实施连片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至2017年,全国已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的127万余名乡村教师。对乡镇教师实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不低于月人均200元。国务院加强对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督导检查,截至2020年底,全国所有县区均承诺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目标。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2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刘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