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99号(教育类49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基提案〔2021〕421号

  您提出的《关于警惕PPT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危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PPT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大中小学课堂中得到广泛使用。PPT借助网络、多媒体等,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的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同时,PPT具有方便修改和使用的优势,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课件可供教师直接借鉴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实时更新。特别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PPT作为重要的工具,在线上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各地开展“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支持和服务。

  但是正如您所说,PPT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削弱学生记笔记能力、泛化使用等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不同程度的关注。从根本上来讲,PPT作为一种教学辅助软件,关键还是需要规范使用。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培训力度,作为“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和各地各校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PPT使用等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方法、学习规律、管理机制的研究与交流,充分发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

  二是引导合理使用。充分认识PPT的工具作用,引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减少PPT在职称评聘、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得分权重,更加注重考察内容和内涵。同时,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教师合理使用PPT等软件,发挥并强化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等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育人质量。

  下一步,教育部将在推进“教育+互联网”、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同时,持续关注PPT使用方面的问题,适时开展调研,加强教师培训和正面引导,逐步解决存在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2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刘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