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提案〔2021〕477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把专题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构建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专题教育内容体系等建议,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借鉴意义。教育部指导各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重视在中小学有效开展各类专题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整合规范各类专题教育
指导各地各校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各类专题教育整合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大版块,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教基〔2020〕7号),明确指出要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指导各地各校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有机融入学科课程
教育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工作,目前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征求意见稿对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提出相关要求,强调“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融合到相关科目中,一般不独立设课”。例如,中小学课程方案中不独立设置“国家安全教育”课,指导各地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国土安全、网络安全教育等内容有机纳入思想政治、地理、语文和信息技术等课程中。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要求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实现全科覆盖。
三、丰富专题教育载体
一是指导各地各校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多种载体整合专题教育内容,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二是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设立“生命安全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栏,持续更新各类优质专题教育视频资源,供广大中小学生学习使用。三是指导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等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已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已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中小学可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所需经费可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解决。二是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4号),明确将国家安全、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少先队工作、预防校园欺凌等内容纳入教师校园长培训,提高专题教育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教育部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与能力提升项目,支持建设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方便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专题教育研学实践活动。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各级各类专题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