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提案〔2021〕493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学开设驾驶课程的提案》收悉,经商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将其作为中小学安全教育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围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交通安全习惯、树立文明交通理念和培育安全文明驾驶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将交通安全知识融入相关课程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交通安全知识作为必修内容系统融入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如在小学1—2年级,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等;在小学3—6年级,要求学生 “了解本地区交通状况,知道有关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等;初中要求学生“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如在小学1—2年级,要求学生了解“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乘汽车时系安全带,头、手不伸出窗外”;在小学5—6年级,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初中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车以及特殊气候(如下雨、下雪、大雾等)条件下注意安全等”,引导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是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印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国办发〔2007〕9号),要求学校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并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保障安全教育时间。为增强教育效果,对教育形式也提出明确要求: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交通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设置安全教育专题栏目,广泛普及包括交通安全在内的安全教育知识。公安部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策划“交通安全体验课”,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联合媒体创新推出交通安全科学课、亲子课等“云课堂”,推出交通安全云课堂等视频教材110个,通过在线直播等方式向全社会公益播出,累计观看人数达2.8亿人次。
三是培养安全文明驾驶员
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门修订《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采用课堂教学与远程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安全文明驾驶常识”教学要求。依托大纲组织编写《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系列驾驶培训教材,将法律、法规、安全驾驶知识、文明礼让精神融入实际场景,引导学员在学习驾驶技能基础上,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培训。强化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落实培训主体责任。积极推进与公安部门驾驶培训考试衔接和信息共享,加强驾驶培训质量监管,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学阶段开展驾驶证考试理论学习属于机动车驾驶证申领中“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39号)规定,年龄应从18周岁起。目前,您的此项建议尚不具备实施条件。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认真吸收借鉴您的建议,结合部门职责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一是组织研制《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将交通安全等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全面融入各学段课程教材,并在修订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时,进一步落实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学科课程教材育人作用。二是不断优化交通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切实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和主动避险能力。借鉴机动车驾驶证考试内容,结合当下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变化,以及中小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编制适合中小学生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三是加快组织修订《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和培训教学大纲,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和内容进行培训,强化学员安全意识养成,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