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538号(教育类270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基提案〔2021〕501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实业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实业教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实业教育纳入劳动教育内容,积极推动各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加强政策指导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进行了细化。指导地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完善劳动课程设置

  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他课程适当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修订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方案中明确劳动必修课的课时及学分要求,普通高中语文、思想政治等课程教材中增加劳动主题学习要求。2019年启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明确设立劳动必修课,研究提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性要求,同时在有关学科课程标准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要求。

  三、拓展劳动实践场所

  教育部在全国建设了一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遴选命名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基本形成了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体系,涵盖各类农业基地、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重大工程基地等,为各地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创造条件。指导各地利用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基地(营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推动地方拓展学工、学农以及服务性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并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四、强化研究指导

  2020年,教育部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包括高校劳动教育研究专家、教研机构专家、中小学校长等,指导全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2021年,教育部遴选命名了一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深入开展跟踪研究和行动研究。指导各地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推动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配齐劳动教育专职教研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支持劳动教育研究,鼓励和支持相关机构设立劳动教育研究项目。

  五、强化家校社协同

  指导各地各校在推进劳动教育中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在中小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培训讲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的劳动教育协同实施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营造热爱劳动、重视劳动教育的家庭环境,为劳动教育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建设,强化实业教育要求,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持续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6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