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442号建议的答复

教基建议〔2022〕95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关爱动物主题的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命教育,针对包括关爱动物在内的生命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生命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一、加强工作指导

  一是指导各地各校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将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培养积极、乐观、勇敢、自信的健全人格。二是指导各地各校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开展包括照顾动物在内的劳动教育,明确提出指导学生开展“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等内容,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融入课程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关于“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多门课程将关爱动物纳入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中要求教育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保护动物,爱护一草一木,保护自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生物的多样性”主题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等培养目标,指导学生结合具体动物饲养活动,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与生活习性,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丰富教育形式

  一是搭建资源服务平台,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遴选上线一批关于动物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动物与人》经典阅读书籍、《手绘科学——动物探寻指南》系列科普教育视频等,供全国中小学师生免费使用。二是鼓励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指导各地各校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就近分期分批到包括动植物园在内的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技馆,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三是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宣传推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卷和学校卷,指导家长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通过“正确对待动物”小节内容,帮助家长指导孩子科学与动物相处,引导孩子善待动物。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丰富育人载体和途径,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2年8月7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