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建议〔2022〕101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工作指导。一是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50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材函〔2021〕3号)等政策文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二是专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2〕15号)、《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号)、《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等政策文件,对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提升学校心理健康管理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通过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中小学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新闻发布会、工作调研等方式,指导各地各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列入课程计划。一是对中小学课程教材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确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等主要内容,专门设置“心理健康”领域,明确社交与社会适应、情绪与行为控制、心理问题与援助支持等3个方面内容要求及学科融入建议,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保持积极心理状态。二是结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中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推动中小学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三是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
三、加强专业培训。一是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项目,分期分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水平。二是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62个实施院校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时吸收青少年发展领域和心理科学研究等前沿理论成果,强化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范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三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连续举办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示范培训班、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网络培训班,每年培训学员1万余名,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开展宣教活动。一是指导各地各校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场地,采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形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指导各中小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开展中小学心理学知识普及、个性化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等服务,帮助家长掌握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构建良好亲子关系。三是注重网络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应用,针对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置“心理健康”专栏,上线一批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从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学会学习、生命与成长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帮助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校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系统化培训,科学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2年8月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