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71号建议的答复

教基建议〔2021〕579号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当代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大力加强劳动实践教育,着力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一、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教学工作,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分别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学改革作出部署。《意见》指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特别强调要“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于2020年10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对深化中小学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并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另外,教育部还成立了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下设28个分委员会,全面加强对各地教学工作的指导,大力实施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同时,教育部还在全国遴选设立了一批国家级教学改革实验区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关于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有利于积极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省(区、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参照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执行。另外,还从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对评价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特别强调要“以省(区、市)为单位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并“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并强调要“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与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造假的,要依规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关于加强劳动实践教育

  在劳动教育方面。根据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相关要求,教育部组织研制印发了配套文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每个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明确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并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以集体劳动为主。同年5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课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目前正在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也明确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并对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目前,各地普遍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中小学课程体系。教育部除要求各地在校园中增设各种活动场所外,2017-2018年,共遴选命名了两批共66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基本形成了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体系,为各地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同时,还在全国遴选建设了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

  下一步,教育部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您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和督促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加强劳动实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1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