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建议〔2021〕349号
您提出的“关于普及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有针对性,对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有借鉴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与实践,并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2021年,教育部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材〔2021〕1号),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成就、技术发明和传统技艺等内容纳入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和高中技术课程教材,介绍我国在陶瓷、丝绸纺织等方面的技术成就,让学生亲历制作活动,学会传统手工技艺,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统筹劳动教育内容。2020年,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明确要求要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的劳动教育协同实施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营造热爱劳动、重视劳动教育的家庭环境,为劳动教育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三、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教育部在全国建设了一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遴选命名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基本形成了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的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体系,涵盖各类农业基地、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重大工程基地等,为各地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创造条件。支持各地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丰富研学实践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有关要求,将中小学劳动教育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中小学劳动教育方式,加强校内校外相结合,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加强部门协同、家校社联动,全面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2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