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建议〔2023〕285号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家校社网’四位一体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体系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体系。
一、加强政策指导
2017年8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增强育人合力,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二、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各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开学第一课”等系列德育品牌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培育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强化家庭教育
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家庭教育”专栏,遴选上线“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家庭教育专题资源,供广大家长免费使用。加强专业指导,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强化决策咨询、教学研究和实践指导,发挥家庭教育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推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卷,指导家长掌握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培养孩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四、推动社会支持
指导各地各校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博物馆、科技馆、儿童活动中心等资源,广泛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支持社会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引导创作满足青少年审美需求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及舞台艺术等优秀文艺作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五、深化网络育人
发挥网络新媒体传播渠道作用,针对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爱国主义”“品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等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学生学习。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网络有害信息、网络游戏沉迷、不良网络行为治理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着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动各地各校落实《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有关要求,切实增强育人合力,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各地加强交流、互相借鉴,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9月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