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313号建议的答复

教基建议〔2023〕244号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在中小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很有针对性,对于统筹用好各类思政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强化思政课关键地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2022年11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教基〔2022〕5号),对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提出了深化教学管理创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等重点任务,特别强调要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

  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指导各地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和学科育人价值,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注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实际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学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的教学名师和团队。

  三、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指导各地中小学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成就和时政要闻、重大活动、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方面形成的宝贵教育资源,结合学科特点,讲好中国故事。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以及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数字化资源,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育部严把教师招聘“入口关”,要求各地招聘中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教师准入的思政素养和师德考察,确保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指导各地中小学校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函〔2019〕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教基〔2022〕5号)等文件要求,配齐配足配强专职教师。组织开展、宣传推广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带动各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同时,着力提升学科教师课程思政水平,强化学科育德意识,掌握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衔接方法,深化教研方式方法创新,通过各学科教师建立教研共同体、开展集体备课、共同听课评课、参与作业设计等方式,不断提升各科教师挖掘思政资源、开展课程思政的专业能力,不断增强育人实效。

  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中小学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把体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鲜活案例作为思政教材,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内容,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中小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8月31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