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弘扬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商国家中医药局,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工作,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不断增强青少年儿童中医药文化健康素养,指导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政策指导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2021年,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项目,推动各地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持续推出青少年儿童中医药科普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鼓励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经常性面向青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内容丰富的中药文化科普体验活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完善课程建设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材〔2021〕1号),将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统筹提出要求。2022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将中医药文化教育有机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以及数学、英语等8门相关课程教材之中。鼓励各地和学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供学生选学,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三、强化教师培训
教育部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在中医文化知识授课教师的培养培训中,联合中医药大学、中医院等提供相关教师资源,结合中医文化教育的需要,提升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提出要加强师承教育,创新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将师承教育全面覆盖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设置体育与健康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体育、美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将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体育与健康等学科(领域)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中。
四、拓展教育形式
教育部积极推动各地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听仲景故事 品中医智慧 做冬至美食”“端午艾草香 关注眼健康”“守护脊柱健康 中医药在行动”等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广泛习练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推动各地通过主题班队会、班团活动、板报、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适宜青少年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增进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国家中医药局重点面向青少年群体探索“动漫+中医药”的传播形式,联合共青团中央推出青少年中医药健康知识漫画图文。支持各地中医药高校、医院和中小学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文化共建园地”“支援服务基地”等,鼓励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面向青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体验活动。
五、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
将中医经典教育贯穿中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本科中医学类专业标准中,将中医经典课程纳入必修课。2021年,依托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指委组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20余门中医药专业核心课程联盟,汇聚各课程资深专家,持续开展中医药经典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题库建设等工作。在国家首批一流课程建设中,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建设“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功夫与经络”等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文化类线上线下一流课程,为中医药文化与知识普及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在高职分类考试中,支持中医药类高职院校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方式开展招生,对学生的中医学技能进行单独考核。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一是推动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二是拓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载体,指导广大师生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结合地方和学校特色,丰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内容,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引导学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4年9月2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