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49号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现答复如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这些重要部署,为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教育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一、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编制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并在试点推广、总结经验后印发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标准》;印发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并启动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二是各地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贵州省教育厅与中国电信签订合作协议,统一建设内容和价格,企业垫资建设,学校付费使用;吉林延吉、海南三亚、武汉硚口由政府出资租赁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和信道,建设虚拟教育城域网;湖南华容采用“建设-运营-转让”和“建设-移交”的模式与企业合作,由企业一次性投资建设,仅用3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县所有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87%,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82%。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学校,已全部接入互联网并拥有多媒体教室。三是探索和建立便捷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机制,整合教研、电教、信息、装备等教育系统专业机构的力量,充分利用相关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形成合力,为学校、师生等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日趋成熟。2012年底,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配套开发了人教社新版教材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8门学科的系列优质数字资源,从2013年9月开始通过卫星和网络两种方式同步播发。2012年,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目前平台也提供300多万条基础教育资源,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各版本教材的所有学科,并实现与18个省份、18个市县级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职业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持续推进,已形成由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1个学习平台和7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沟通的资源库建设体系,实现了对高职19个专业大类的全覆盖;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征集项目”,征集了支撑加工制造、交通运维、土木水利3个专业类5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精品数字资源。三是高等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发展良好。许多高校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自发组件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模式该给,创新启发式、探究式、谈论时、参与式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国有56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参与,晒课300多万堂,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发现、汇聚、形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二是深入推进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600多万名教师、10多万名校长参加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是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在首批682个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湖北、安徽、海南3个省和山东临沭1个县开展区域试点,探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统筹领导、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数字资源开发、促进公平均衡、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教师培训等六大机制。
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初具规模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自主建设课程平台,建成了“爱课程网”等高校和社会广泛认可的课程平台,实现了近4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共享,普通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共享高等学校名师名课。同时,在线开放课程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与世界互联网高等教育同步开发的,以“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为主建设的优质课程已近800门,选课人数累计超过1700万人次。我国10所高水平大学建设的172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陆续登陆国际知名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百万学生已获得在线开放课程学分,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成效开始显现。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教育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包括电信普遍服务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在内的多种资金渠道,并引导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互联网普遍接入与普遍服务。二是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新一轮培训工作。三是持续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计划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印发《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度的意见》,并开展试点,有序推进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定创新。四是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辟“优课”案例分享点评在线会客室专栏,介绍经验体会,进行专家点评,开展在线交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五是继续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挖掘典型案例,编辑形成典型案例集,推广试点经验。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1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